作者| 猫哥
来源| 大猫财经Pro
不少城市,在取消公摊面积。
比如,河北张家口,取消了价格限制,鼓励现房销售,逐步推进取消公摊;
再比如,湖南衡阳,2025年起,商品房销售实行套内建筑面积计价。
2025年,大家是不是要告别公摊了呢?
未必全部,但是这事儿吵了很多年,取消公摊也确实是顺应了消费者的诉求。
但是,这事儿其实也一直很纠结。为啥呢?
公摊面积里面的电梯井、楼梯、走廊、过道、门厅等,其实一直以来,是服务整栋楼的,如果公摊面积缩小,那么势必公共区域的面积缩小。
走廊窄了,电梯小了,环境一拥挤,就等着跟邻居吵架吧,谁也别想消停。
但是,有些开发商的公摊确实有些离谱,比如,前两年有“公摊刺客”,一套74平米的房子,最终的套内建筑面积,只有40平,公摊率达到46%,房价近一半,都付了公摊的钱,其实就是消费者在消化开发商的成本。
问题一直在那里:公摊面积的区域是不能取消的,那么无非就是把计费的区域变化一下,总价不变的前提下,单价变化属于“背着抱着一般沉”。
靠公摊解决房价,不治标也不治本。
但其实,开发商为了卖房,其实早就换套路了。
不少开发商在推“零公摊”,甚至“负公摊”。
啥意思呢?
就是通过建筑设计,让消费者能够得到更多的空间和面积,从而提高得房率,来抵消公摊带来的套内面积损耗。
举个例子。
2013年,北京市发布《北京市住宅外部设计导则》,给建筑设计加了很多条条框框,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条是,高层住宅不得设置开敞式阳台。
虽然是导则,但也算是强制性要求,开发商也没法自由发挥了,于是干脆,就取消了,当然,后来也就很难再买到带阳台的房子。
不让建开敞阳台,是为了防止违建,但是问题也来了,得房率一路下滑,80%的得房率,就已经算很高了。
今年,政策就变了,11月份,北京发布了新的《北京市高品质商品住宅设计导则》,当年强制性的“不得设置”,也变成了“鼓励在多层住宅设置开敞性阳台”。
而这个时候,卖房从设计阶段,就开始变成“战斗”了,不少晚动工的项目干脆,“推倒重建”,直接按新标准来设计,来提高竞争力,自然是得房率高的项目,更好卖了,im钱包官网下载
咋实现呢?阳台、飘窗、设备平台。
比如北京某项目,其某户型房本面积大约107㎡,但是在设计阶段,它的主卧、次卧以及对应的卫生间,做大飘窗,而在客厅设置开敞阳台,并设置多个设备平台。
最终,这套房子,不动产证记载面积,107㎡(按25%公摊算,套内80㎡,公摊27㎡);计费计税面积,107㎡;实际的可利用面积,135㎡。
简单计算一下,跟房本面积比,得房率接近130%;跟套内建筑面积比,接近170%。
当然,里面可能还有一些水份,但是从居住来看,空间和舒适度是大大提升的。
对于开发商来说,多建个阳台,无非是多花一点施工成本,但是“半卖半送”、“得房率130%”,说出去有面,房子也更好卖。
现在流行的叫法,叫做第四代住宅。
这个概念也挺有意思,核心是庭院、花园入户、大飘窗、大阳台、低公摊,从各种效果图来看,是一种“绿色建筑”。
国际上的例子,看起来也很赛博朋克。
意大利米兰垂直森林(图片截取自@Stefano Boeri Architetti)
这事儿吧,无论是开发商炒作概念,还是未来趋势,目前来看,咱们未必完全这样搞,但是大阳台、低公摊,确实很受欢迎,我们的住宅设计也在向这个样子靠拢,尤其是计容面积,宽松了不少。
广州:鼓励设置多功能主景观阳台,只有一半计入容积率,以前占套内面积比例不超过15%,现在放宽到了20%-25%,甚至还有不计容花池。
长沙:阳台按1/2计入建筑面积,占套内比例可到20%,因城市景观风貌原因需要封闭的阳台,也是1/2计容;飘窗可与房间等宽,出挑不超0.8米;设备平台不大于4㎡/户,不计入面积。
合肥:进深不大于2.4米的阳台,占套内面积不超过20%,不管封闭与否,都按1/2计容;
谁能想到,首先干掉公摊的,是大阳台。
未来,房企除了卷价格外,也开始卷设计了,毕竟,向外延伸,可操作的空间还是很大的。
在新政策的加持下,新房的得房率会越来越高。
当然,这中间可能也会出现被“卷死”的受害者,那就是存量的二手房,或者说老破小。
当同区域的住房得房率越来越高,老破小的竞争力就会越低,而当这些房子以二手房的姿态入市,那么同区域的二手房,可能会迎来一波贬值潮。
毕竟,75%的得房率和100%得房率,一点也不难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