仰望苍穹,一份新鲜三文鱼刺身“从天而降”,在无人机配送下,原本50分钟的配送时间压缩至7—8分钟;
远眺夕阳,珠江披上紫霞轻纱,灯光点缀百年建筑,太古仓“长出”许多蹦蹦跳跳的年轻人,属于他们的“City Happy”火热开场;
俯瞰碧水,一对新人乘舟缓缓而来,在太古仓唐苑酒家户外颁证点走入婚姻的殿堂,感受“一站式婚宴”的便利……
俯仰之间,活力老街烟火激荡,滨水新区画卷万千,这里就是海珠区龙凤街道,以“龙”字为名的街巷50余处,是广州含“龙”量最高的街道。
图为太古仓码头
一片区域的人文精神、人文特色,是土地的底色,也是一片地区区别于另一片地区的DNA。对龙凤街道来说,一面是千年文脉、英雄故里、工业旧镇,一面是营商“向优”、全员招商、“四方”引企,这些都构成了其独特的精神内核。
正是这样的内核吸引了众多“海珠合伙人”扎根于此,1-10月,该街道“四上”企业新增21家,排名海珠西部街道第一。
为与海珠区乃至广州市重大部署同频脉动、互促共荣,紧随海珠区旅游发展大会暨2024年文商旅融合发展大会后,10月29日下午,龙凤街道即召开海珠文商旅大会龙凤街分会,发布龙凤百景地图,为30位龙凤合伙人授牌,低空经济、文商旅体等领域的8个重点项目重磅签约,签约金额达1.5亿元。
聚焦推进宝业路升级改造、建设太古仓滨水特色消费集聚区、建设“一带一圈一区”……龙凤街道正围绕“文要特、商要高、旅要精”进行新的求索,将“诗与远方”赠予人民,点燃文商旅融合发展的“点点新火”,造就高质量发展的燎原之势。
滨水焕新,潮声共鸣
凤凰仓、大阪仓、太古仓、中船汇……龙凤街,溯水而行,有一众特别的“仓”与“厂”。
以前,这些老仓旧厂见证着如火如荼的制造。如今,它们因文化创意产业的“借壳”而新生。
走进广州唯一临江的仓储式影院“沉浸式”观影,在江风拂面中去食肆里看着珠江吹水聊天,吃完饭后到LiveHouse“续摊”欢唱……今年“十一”假期,太古仓依旧是广州火热的景点之一。
“10多年来我们一直没有停止对太古仓的投资建设。即使后来广州崛起了很多网红打卡点,太古仓依旧人气不减,是龙凤街道乃至海珠区等多方一直求新求变,不断打磨的成果。”广州海港太古仓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劲林表示。
诚如所言,这种火热的背后,是在龙凤街道乃至海珠区文商旅融合的“东风”吹拂下,太古仓不满足于“网红打卡”,而是以音乐为媒,嫁接起百年“文化味”与Z世代“年轻态”。
年轻人的潮流夜生活,非LiveHouse莫属。在太古仓,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乐队,在大大小小的LiveHouse里演出。
2019年,被太古仓码头的历史和文化吸引,察觉音乐业态在国内逐渐兴起,广州太古仓·五四文创汇董事长黄立山便在太古仓创办了当时华南最大的LiveHouse——太空间,是广州首家主打“千人场”的LiveHouse。数年来,太空间年均举办约200场演出,成为广州重要的音乐展演根据地之一。
当然,龙凤街不止有太古仓,更多新业态正如雨后春笋般涌出——
原汁原味的工业风格,不加修饰的红砖墙面,凤凰创意园里进驻了包括艺术、时尚等领域的不同企业;来大阪仓拍照打卡,广州独一无二的日式古堡建筑群另有一番天地;临江而立,工控科创大厦已聚集了广州聚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......
“希望这些改造升级能为周边的商业带来更多的消费机会,如餐饮、购物等,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,并吸引相关文化创意产业、艺术机构等在此聚集,形成产业集群效应。”龙凤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道。
街区变了,年轻人来了,商业自然旺起来了。目前,在龙凤街道,仅太古仓区域“四上”餐饮企业就达到17家。三季度,全街餐饮业营业额预计达14206万元,同比增长10.5%。
近年来,龙凤街积极践行老城市新活力,以打造滨水经济带、建设江南文商旅融合圈和岭南风品质生活示范区为着力点,不断推动珠江沿线老仓旧厂改造提升为特色创意园区和旅游休闲地,注重从旅游、商业、时尚、文化等领域,通过文化传播、场景升级等途径,打造文商旅全产业链服务体系,引进全季、亚朵等品牌酒店,提升住宿、餐饮配套品质。
图为太古仓码头,邓耀华 张剑华摄
向“新”求质,振翅高飞
百年前,龙凤街道是珠江三角洲普通百姓投身图强求变,im钱包下载竭力推动一个古老帝国迈向现代世界最前沿的试验场。
百年后,从低空经济到婚庆产业再到微度假,龙凤街道希望成为引领文商旅融合创新变革的新质生产力试验场。
在太古仓码头,伴随着螺旋桨的转动声由远及近,水产生鲜、饮品快餐等各类物资从黄沙水产市场“飞”抵,4.8公里,利用无人机配送时间仅需8分钟。
看到这样的“文商旅+低空经济”应用场景从构想逐步变为现实图景,广州市美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、龙凤街道商会会长陈新忠认为,在文商旅融合发展的进程中,龙凤街一定能够不断创造“新增长极”,实现“振翅高飞”。
在龙凤街的推动下,浩瀚的空域,正逐渐成为低空飞行的“新蓝海”。
珠江之畔,码头迎亲,吉乐悠扬,情深意长。今年6月,太古仓的唐苑酒家正式成为海珠区特色户外颁证点。
结合太古仓唐苑酒家的这一优势,龙凤街道融合“婚庆”与“文旅”,联合企业加大低空飞行与婚拍、婚礼的融合,探索创新低空主题婚礼、空中派对等服务,促进“一站式婚宴”产业发展,推动婚庆行业向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。
“新”意不止于此,龙凤街正打造更多有烟火气的“新物种”,让市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享受“微度假”。
太古仓商业体量将进一步提升,未来将打造广州首个以港口文化为主题,集岭南文化、现代艺术及国际潮流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新标杆;设置更多网红打卡招牌、标志等,打造街区式生态烟火美学,宝业路将引入亚朵酒店,让居民在宝业路尽情city walk......
目前,龙凤街道深入践行“海珠合伙人”机制,在推进江南文商旅融合圈建设中,以“夜经济+微度假”定义滨水商业“新物种”,虹吸湾区八方客源。
向“新”提质,向“前”提速,龙凤街,正在一条条新老赛道上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,通过政企联动、同向而行,以坚定的步伐向新、向上、向前、向强迈进。
向史而新,鉴往知来
要实现文化、商业、旅游的深度融合,必须对历史文化进行扎实深入研究挖掘。
龙凤街,古来是“热闹繁华似秦淮”的风雅之地,也是近代中国全球化发生最早、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。
龙凤街深知,在展现“好看的外表”的同时,更要挖掘“有趣的灵魂”,才能形成记忆点,使人们“心动”亦“行动”。
作为在龙凤街本土发展起来的企业——广州市慈泉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慈善事业,成立了广东省慈泉公益基金,并积极投身于养老、助孤、助学和扶贫等社会公益项目。
该公司副董事长李凯伦表示,龙凤街既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也具备创新发展的资源禀赋,企业在发展经济效益的同时,更应注重社会效益,为传播街道历史文化、社区公益事业贡献力量。
徜徉在邓氏宗祠,门额之上,“燕翼”“贻谋”让人回味;趟栊门、青砖墙、麻石路不时显现,诉说历史故事;将军庙、状元井、豚庐等掩映在整齐明亮的民居中,地道的“广州味”历久弥新......
近年来,龙凤街充分挖掘辖内邓氏宗祠、状元井等16处文物和龙涎里、龙导尾等31处历史建筑和风貌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资源。5月,《龙凤寻史:从广州发现世界》正式出版,彰显龙凤地域文化特色,既为广府增加了文化底蕴,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精神图谱,映照着这片发展的热土,为再造新广州新塑形。
知所从来,方明所去。
在深挖历史的基础上,龙凤街充分发挥毗邻珠江地缘优势,秉持“一带一圈一区”即“龙凤滨水经济带、江南文商旅融合圈、二龙片区岭南风高品质生活示范区”的建设思路,持续推进龙凤滨水经济带建设,做好“水文章”,将工控科创大厦、中船汇、太古仓串珠成链。
念好“历史经”。结合江南文商旅发展思路布局,龙凤街大力推进“毓秀龙凤”历史文化街区建设,建设“毓秀阁”党建基地,梳理“毓秀龙凤”红色印象路线,绘制《龙凤街二龙片区党建文化导览图》《龙凤街全域文商旅地图》《龙凤街文商旅百景图》,让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。
流量变“留量”。该街道围绕“零售+餐饮+娱乐+服务”开展招商,为传统餐饮引入社交、娱乐、品牌等体验元素,支持宝业路重点商业广场引入特色餐饮企业,在新一城广场创新打造“集装箱式”时尚街区,入驻轻餐饮品牌6家,2023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3.69%。
就这样,龙凤街将沿线文化地标、特色商圈串珠成链,形成兼具岭南特色与时代风貌的“文化轴带”。古老的龙凤街区成为了有机生命体,人文历史优势转换为发展动力。
承载“坚定文化自信”的使命,蕴含“激发深沉力量”的期许,未来,龙凤街将继续打造匠心独运的“滨水新区”“活力老街”,力争成为海珠文商旅融合圈发展的典范样板。
采写:南方+记者 吴雨伦
摄影:南方+记者 苏韵桦